成语

聱牙诎曲的意思

áo

聱牙诎曲

更新时间:2024-11-07 12:27:57


拼音áo yá qū qū

注音ㄠˊ 一ㄚˊ ㄑㄨ ㄑㄨ

首字母Y

近义词聱牙诘曲

感情聱牙诎曲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文辞方面。

解释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出处清 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推公之意,其必以聱牙诎曲不识字句者为古耶?”

头字

尾字


聱牙诎曲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聱牙诎曲形容文词艰涩难懂,读起来拗口。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文章或诗歌等文学作品的语言晦涩、不流畅,难以理解和朗读。
3. 成语用法提示:
常用于评价某篇作品的语言难度或风格,也可用于形容人说话方式复杂难懂。
4. 成语辨析:
与“晦涩难懂”意思相近,但“聱牙诎曲”更侧重于形容语言形式的复杂和拗口。
5. 成语出处:
源自《周书·苏绰传》,原指文词艰涩,后引申为语言难懂。
二、成语故事:
“聱牙诎曲”的故事源自南北朝时期,苏绰为了向孝武帝说明治国之道,写了一篇《借粮赋》。
然而,由于文章语言过于晦涩,孝武帝无法完全理解其意。
后来,苏绰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阐述了一遍,孝武帝才得以领悟。
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人们便用“聱牙诎曲”来形容那些语言晦涩、难以理解的作品。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这篇作文写得聱牙诎曲,老师看不懂。
2. 他写的诗聱牙诎曲,我读了一遍都没明白。
3. 昨晚我写了一篇文章,但感觉文字聱牙诎曲,需要修改。
4. 老师说他写的文章聱牙诎曲,建议他多阅读一些简单明了的文章。
5. 昨晚我看了一本古书,里面的文字聱牙诎曲,很难理解。
6. 他的演讲虽然内容很好,但语言太聱牙诎曲了,听众听不懂。
7. 我写了一首诗,但感觉语言太聱牙诎曲了,需要再润色一下。
8. 这本小说的语言聱牙诎曲,我读得很吃力。
9. 老师说他写的作文太聱牙诎曲了,需要多练习简单的表达。
10. 这段文字写得聱牙诎曲,我读了三遍才勉强理解。
B. 初中生造句:
1. 那篇学术论文写得聱牙诎曲,让人难以理解其真正含义。
2. 他写的诗虽然意境深远,但语言太过聱牙诎曲,影响了表达效果。
3. 这本小说的叙述方式太过复杂,读起来感觉聱牙诎曲。
4. 老师的讲课虽然内容丰富,但语言太聱牙诎曲了,影响了我们的理解。
5. 昨晚我看了一部老电影,里面的对话太聱牙诎曲了,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6. 这篇演讲稿虽然观点新颖,但语言太聱牙诎曲了,听众很难跟上思路。
7. 我写了一篇关于量子物理的论文,但感觉文字太聱牙诎曲了,需要再修改一下。
8. 这段新闻报道写得太过专业,读起来感觉聱牙诎曲。
9. 老师建议他多阅读一些简单明了的文章来克服写作时语言聱牙诎曲的毛病。
10. 这本古籍虽然内容珍贵,但语言太过聱牙诎曲了,需要借助注释才能读懂。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用更加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思想,避免让文字变得聱牙诎曲。
2. 那位诗人的作品虽然意境深远,但由于语言太过聱牙诎曲,使得很多读者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内涵。
3. 这篇学术论文虽然引用了大量文献来支持观点,但由于语言太过专业且聱牙诎曲,使得普通读者难以阅读和理解。
4.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应该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避免让文字变得过于聱牙诎曲而影响读者的理解效果。
5. 老师建议我们在写作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晦涩的词汇和句式以免让文章变得过于聱牙诎曲而失去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