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白面书生的意思

báimiànshūshēng

白面书生

更新时间:2024-10-31 19:02:56


拼音bái miàn shū shēng

注音ㄅㄞˊ ㄇ一ㄢˋ ㄕㄨ ㄕㄥ

正音“生”,不能读作“sēng”。

首字母B

繁体白靣書生

近义词文弱书生

反义词彪形大汉

感情白面书生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阅历少或泛指书生。

解释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出处《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例子雪儿呵,偏则把白面书生奚落。(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辨形“生”,不能写作“声”。

英语pale-faced scholar(young scholar inexperienced in affairs of business)

头字

尾字

谜语:白脸读书郎

歇后语:扮秀才的没卸装


白面书生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白面书生原指那些只知读书,缺乏实践经验的读书人,现多用来形容文弱、清秀的读书人。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文人的形象描述,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面容白皙、身材瘦弱的读书人。
他们常常沉迷于书本,缺乏实际生活的历练。
在现代,虽然这个成语的含义有所演变,但仍然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有时被用来形容那些缺乏实践经验或过于文弱的人。
3. 成语用法提示:
使用“白面书生”时,要注意其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应根据具体语境谨慎选择。
4. 成语辨析:
与“书呆子”含义相近,但“白面书生”更侧重于外貌和形象的描述,而“书呆子”则更侧重于行为特征和性格的描写。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书·沈庆之所传》,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人。
二、成语故事:
“白面书生”的故事源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形象。
在古代,许多读书人为了追求功名,日夜苦读诗书,忽略了实际生活的历练。
他们往往面容白皙、身材瘦弱,被称为“白面书生”。
这些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一旦进入官场或面对实际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也体现了社会对“读书人”的期待与批评。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哥哥虽然是个白面书生,但他的学问真的很丰富。
2. 老师说我们不能做白面书生,要多参加实践活动。
3. 小明虽然是个白面书生,但他乐于助人,大家都很喜欢他。
4. 我不要做白面书生,我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更强壮。
5. 虽然他是个白面书生,但他在比赛中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6. 姐姐劝我不要成为白面书生,要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
7. 那个白面书生成绩很好,但他从不骄傲。
8. 爸爸说他年轻时也是个白面书生,但后来通过努力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
9. 我们不能做只会读书的白面书生,要全面发展自己。
10. 小李虽然是个白面书生,但他很懂得关心别人。
B. 初中生造句: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我们不能只做个白面书生,还要学会实践和创新。
2. 尽管他是个白面书生,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3. 她虽然外表温婉如白面书生,但内心却十分坚韧和果断。
4. 他虽然是个白面书生,但在处理问题时却显得游刃有余。
5. 我们应该学习那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非白面书生”。
6.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再做传统的“白面书生”,而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7. 他虽然是个白面书生出身,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磨练,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8. 我们不能只看外表就判断一个人是“白面书生”,还要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能力水平。
9.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白面书生”的形象已经逐渐过时了,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发展自己。
10. 我们应该摆脱“白面书生”的束缚,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白面书生”的形象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2. 尽管他被称为“白面书生”,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3. 我们不能只做“白面书生”,还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他虽然是个“白面书生”,但在学术研究中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白面书生”已经不再是贬义词了而是一个具有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的象征和代表之一;它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在实现个人梦想与追求理想生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在保持身心健康与追求事业成功之间找到了协调点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最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