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半信半疑的意思

bànxìnbàn

半信半疑

更新时间:2024-11-05 10:37:27


拼音bàn xìn bàn yí

注音ㄅㄢˋ ㄒ一ㄣˋ ㄅㄢˋ 一ˊ

正音“疑”,不能读作“níng”。

首字母B

近义词将信将疑、疑信参半

反义词无可置疑、自信不疑、坚信不疑

感情半信半疑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似信非信,拿不准。

解释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例子尽管大家都这么说,他还是半信半疑。

辨形“疑”,不能写作“凝”。

辨析半信半疑和“将信将疑”;都是“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的意思;常可通用。半信半疑常用于口语;表示相信和怀疑的比例各占一半;“将信将疑”多用于书面语;其中“信”和“疑”的比例不一定正好一半。

英语half belief(take something with a pinch of salt)

俄语с нéкоторым сомнéнием(вéриться с трудóм)

德语im Zweifel sein(zweifeln)

头字

尾字

谜语:函猜


半信半疑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半信半疑表示对某件事或某人的话,既相信又怀疑,内心充满矛盾和不确定。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用于描述一个人对某件事或某人的话的真实性或可靠性持中间态度,既不完全相信也不完全否定,心中有所保留。
3. 成语用法提示:
在表达一个人对某事的真实性质存在疑问或不确定时,可使用“半信半疑”。
4. 成语辨析:
与“半信半疑”相近的成语有“将信将疑”、“疑信参半”等,但“半信半疑”更侧重于表达内心同时存在的相信和怀疑两种情绪。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人们对事物真实性的怀疑态度,常用于形容人的内心矛盾和不确定性。
二、成语故事:
“半信半疑”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对真相的追寻。
在古代,信息流通不发达,人们常常对听到的消息或看到的现象产生怀疑,但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来完全否定。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不确定感逐渐演变成了“半信半疑”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未知或可疑事物时的心理状态。
例如,当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时,人们可能会想:
“这是真的吗?还是有人在故意编造?”这种心理正是“半信半疑”的体现。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听了妈妈说的那个奇怪的故事,我半信半疑地看着她。
2. 老师问我们是否相信有鬼的存在,我们大家都半信半疑地摇了摇头。
3. 看完电影《鬼吹灯》,我对里面的情节感到半信半疑。
4. 听到爷爷说他见过外星人,我半信半疑地笑了。
5. 姐姐说她能预知未来,但我总是半信半疑。
6. 妈妈告诉我不要吃太多零食,我半信半疑地放下了手中的薯片。
7. 看到那个奇怪的云,我半信半疑地觉得可能会下雨。
8. 爸爸说他能治好我的感冒,我半信半疑地吃了药。
9. 听到老师说我们考试会很难,我半信半疑地看了看同桌。
10. 哥哥说他能跳过高墙,我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B. 初中生造句:
1. 对于他的突然辞职,同事们感到半信半疑,不知道背后的真正原因。
2. 尽管专家给出了肯定的结论,但公众仍对疫苗的安全性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3.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她心中充满了半信半疑的喜悦。
4.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对网络上的一切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5. 尽管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会回来,但她仍然感到半信半疑。
6. 听到他解释完整个事件后,她心中的疑虑渐渐转化为半信半疑的接受。
7. 尽管证据似乎很充分,但她仍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半信半疑。
8. 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她学会了对一切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9. 面对他的甜言蜜语,她心中产生了半信半疑的疑惑。
10. 尽管他已经多次承诺会改变,但她仍然对他的诚意持半信半疑的态度。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对待各种新闻和观点都需要保持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
2. 面对他的承诺和誓言,她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期待又害怕被欺骗,这种心情可以描述为“半信半疑”。
3. 尽管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她还是保持了作为一名侦探应有的谨慎和怀疑精神,对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进行审视。
4.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半信半疑”成为了一种生存智慧——既不完全相信也不完全否定任何事物或观点。
5. 面对这个看似完美的计划,她心中产生了“既期待成功又担心失败”的复杂情绪——这正是“对计划持‘既期待又怀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