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半真半假的意思

bànzhēnbànjiǎ

半真半假

更新时间:2024-10-30 11:01:36


拼音bàn zhēn bàn jiǎ

注音ㄅㄢˋ ㄓㄣ ㄅㄢˋ ㄐ一ㄚˇ

正音“假”,不能读作“jià”。

首字母B

近义词半推半就、故作姿态

反义词拒人千里、婉言谢绝

感情半真半假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人不是真心实意的态度。

解释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例子刘老义们半真半假地喊叫着不让他们逃,还故意打了几枪,然后带着余下的一部分转回大庙。姚雪垠《长夜》第二十六章

辨形真字里面是三横,不能写作二横。

英语partyly true,partyly false

头字

尾字


半真半假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半真半假,指一半是真实的,一半是虚假的。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实性不确定,既有真实的成分,也有虚假的成分。
3. 成语用法提示:
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形容情况、言论等半真半假,真假难辨。
4. 成语辨析:
与“真假难辨”相近,但“半真半假”更侧重于形容真假掺杂的情况,“真假难辨”则更侧重于形容难以分辨真假的状态。
5.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对事物真实性难以判断的形容,具体出处不详。
二、成语故事:
“半真半假”的故事与古代智者的巧妙应对有关。
据说,在古代有一位智者,在面对复杂情况时,常常采用半真半假的回答来应对,既不全然承认,也不完全否认,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策略在当时的政治和外交场合中颇为有效。
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某些情况下采取模糊立场、不轻易透露真实意图的人或行为,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半真半假”所表达的意境。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老师说的话半真半假,让我们很难判断。
2. 他的故事听起来半真半假,让人分不清真假。
3. 爸爸给我的礼物是半真半假的惊喜,让我很开心。
4. 弟弟的谎言和真话混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半真半假。
5. 这本故事书的情节有些部分半真半假,很有趣。
6. 她的回答半真半假,让人捉摸不透她的真实想法。
7. 这个谜语需要猜出哪部分是半真半假才能找到答案。
8. 这部电影里的情节有时让人分不清是半真半假还是完全虚构。
9. 姐姐的故事听起来半真半假,但我相信她是真的爱我。
10. 他的表演让人觉得是半真半假的艺术,让人捉摸不透。
B. 初中生造句:
1. 他的回答总是半真半假,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意图。
2. 这个新闻报道的内容有部分是半真半假的,需要仔细辨别。
3. 她的演技真的很棒,让人看不出是半真半假还是完全真实的情感。
4. 这个广告的内容有些部分是半真半假的宣传手段。
5. 他的演讲中夹杂着半真半假的言论,让人难以判断其真实性。
6. 这个游戏需要玩家辨别哪些线索是半真半假的,才能找到真相。
7. 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得很巧妙,有时让人觉得是半真半假的奇幻世界。
8. 她的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有时让人分不清是半真半假还是完全虚构的。
9. 这个电影里的角色经常说出一些让人分不清是真心话还是玩笑的半真半假的话。
10.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需要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半真半假的策略来应对各种情况。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场辩论中,双方都用了一些半真半假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2. 这个政治家的演讲充满了模糊和暗示,让人难以判断哪些是半真半假的承诺。
3.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常常通过描绘一些模糊的场景和人物关系来营造出一种半真半假的氛围。
4. 这个广告通过巧妙地运用视觉和听觉元素来营造出一种半真半假的错觉,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5. 在这个侦探小说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来营造出一种让人分不清是真实还是虚构的半真半假的感觉。
6. 在这个社会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受访者都习惯用半真半假的回答来保护自己或避免麻烦。
7. 这个电影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和镜头语言来营造出一种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境的半真半假的感觉。
8. 在这个哲学讨论中,双方都在用一些模糊和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真实”这个概念的理解,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半真半假”的元素。
9. 在这个历史事件中,各方都试图通过运用“半真半假”的叙述来影响舆论和历史评价。
10. 在这个文学创作中,“半真半假”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探索它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界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