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白之冤的意思

báizhīyuān

不白之冤

更新时间:2024-10-31 18:40:30


拼音bù bái zhī yuān

注音ㄅㄨˋ ㄅㄞˊ ㄓ ㄩㄢ

正音“冤”,不能读作“yuán”。

首字母B

近义词沉冤莫白、覆盆之冤、含冤负屈

反义词真相大白

感情不白之冤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好人被冤枉。

解释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例子文革期间,许多老干部蒙受了不白之冤。

辨形冤,下部是“兔”,不是“免”。

英语injustice(unredressed injustice; unrighted wrong)

俄语неотомщённая обида

法语coupable,injustice,incompréhensible,imposé(crime imputé à qn. qu'on n'a pas disculpé)

日语すすぐことのできない無実(むじつ)の罪(つみ)

头字

尾字

谜语:哑巴亏;哑女告状;好人入狱


不白之冤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白之冤指受到莫须有的冤屈,没有得到澄清或昭雪。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形容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指责,被冤枉或误解,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或证明。
通常用于描述因无端的指责或误解而导致的冤屈。
3. 成语用法提示:
多用于描述被冤枉的情况,如“他受了不白之冤,最终得到了澄清”。
4. 成语辨析:
与“含冤莫白”意思相近,但“不白之冤”更侧重于冤屈没有得到澄清或昭雪。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法律文献及民间故事,强调冤屈未得到昭雪的情况。
二、成语故事:
“不白之冤”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一个故事。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椒山的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被权贵所忌恨。
权贵们诬告他犯下重罪,导致他被囚禁并遭受酷刑。
尽管他坚称自己无罪,但权贵们利用权势掩盖真相,使他长期背负不白之冤。
后来,他的冤情得以昭雪,权贵们受到惩罚。
这个故事逐渐演变成了“不白之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受到莫须有冤屈而未能得到澄清或昭雪的情况。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小明被误会偷了同学的东西,受了不白之冤。
2. 爸爸因为工作上的误会受了不白之冤,但最终得到了公司的道歉和补偿。
3. 她因为误会而被老师批评了,觉得受了不白之冤。
4. 小李因为好心做了件事,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受了不白之冤。
5. 小王因为被冤枉而失去了朋友们的信任,感到非常委屈和不白之冤。
6. 小红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被误认为是小偷,受了不白之冤。
7. 他因为帮助朋友而被误认为是罪犯,受了不白之冤。
8. 小赵因为被误解而失去了工作机会,觉得受了不白之冤。
9. 她在比赛中被误判犯规,受了不白之冤,但最终裁判更正了错误。
10. 小陈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被误认为是肇事司机,受了不白之冤。
B. 初中生造句:
1. 在那起事件中,他因为被误解而承受了不白之冤。
2. 尽管他尽力解释自己的清白,但人们仍然认为他受了不白之冤。
3. 她在公司里因被同事误解而承受了不白之冤。
4. 在那场官司中,他因证据不足而承受了不白之冤。
5. 尽管他最终洗脱了罪名,但那段经历给他带来了深刻的不白之冤的阴影。
6. 她在社区里因被误传谣言而承受了不白之冤。
7. 他因被竞争对手陷害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打击。
8. 在那起交通事故中,他因被误认为是肇事者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指责。
9. 尽管她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那段经历让她深感不白之冤的痛苦。
10. 他因被媒体误报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舆论压力。
C. 高中生造句:
1. 在那起历史事件中,许多人因被误解和误导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沉重打击。
2. 尽管他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那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不白之冤的可怕和残酷。
3. 在那起政治丑闻中,许多无辜的人因被牵连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惩罚和迫害。
4. 她因被媒体误导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舆论压力和道德审判。
5.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许多人因被误判和迫害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痛苦和折磨。
6. 他因被竞争对手恶意陷害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打击和损失。
7. 在那起司法案件中,尽管证据不足但被告仍然承受了不白之冤的判决和惩罚。
8. 她因被朋友背叛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指责和误解的痛苦。
9. 在那起社会事件中许多无辜的人因被误导和误解而承受了不白之冤的打击和损失。
10. 尽管他最终获得了清白但他始终无法摆脱那段不白之冤带来的阴影和创伤。

成语接龙顺接【冤】字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