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卑不亢的意思

bēikàng

不卑不亢

更新时间:2024-11-05 10:48:44


拼音bù bēi bù kàng

注音ㄅㄨˋ ㄅㄟ ㄅㄨˋ ㄎㄤˋ

正音“亢”,不能读作“kāng”。

首字母B

繁体

近义词不骄不躁、不矜不伐

反义词俯首听命、俯首贴耳

感情不卑不亢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对人的态度彬彬有礼有分寸。

解释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例子我们为人处世,应不卑不亢。

辨形“亢”,不能写作“抗”。

英语neither to argue back nor flatter

俄语держáться с достóинством

法语n'être ni servile,humble ni arrogant(n'être ni hautain ni obséquieux)

头字

尾字

谜语:打柴不拿绳子

歇后语:打柴不拿绳子


不卑不亢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卑不亢指的是态度端正,既不高傲也不自卑,形容人态度得体、举止有分寸。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交际中保持适度的自尊和自信,既不会因地位高而过分傲慢,也不会因地位低而显得卑微。
它表达了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
3. 成语用法提示:
在句子中可以用作谓语、定语,表示态度端正、不卑不亢。
4. 成语辨析:
与“不骄不躁”意思相近,但“不卑不亢”更侧重于在交际中的态度,“不骄不躁”则侧重于个人的性格品质。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答客难》,原指态度得体,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含义。
二、成语故事:
“不卑不亢”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有一位名叫孔子的儒家学者,他教导弟子们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其中,“不卑不亢”正是他提倡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适度的自尊和自信,既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而傲慢无礼,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低而自卑懦弱。
这种态度既体现了君子的风范,也符合中庸之道的精神。
后来,这种态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传承,逐渐演变成了“不卑不亢”这个成语。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哥哥对每个人都很有礼貌,从不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样子。
2. 小明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但他仍然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
3. 老师表扬了小红,但她从不骄傲自满,总是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样子。
4. 爸爸告诉他要谦虚谨慎,不要不卑不亢地对待别人。
5. 同学们都很喜欢小明,因为他总是那么不卑不亢地和大家相处。
6. 爷爷说:
“年轻人要学习不卑不亢的态度。
” 7. 小红虽然成绩好,但她从不骄傲自满,总是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8. 弟弟在比赛中虽然输了,但他仍然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9. 老师说:
“你这次考得好,但不能不卑不亢。
” 10. 同学们提醒他要谦虚学习,但他却认为自己已经很好了。
B. 初中生造句:
1.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从不因此而变得不卑不亢、目中无人。
2. 在公司里,他总是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让人对他刮目相看。
3. 她虽然很有才华,但从不骄傲自满,更不会变得不卑不亢、轻视他人。
4. 尽管他很有钱有势,但他从不表现出不卑不亢的傲慢态度。
5. 他虽然是个名人,但从不认为自己的成就无人能及,更不会变得不卑不亢、高高在上。
6. 他在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后仍然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7. 尽管她的演讲获得了热烈的掌声和赞誉,但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演说家,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8. 他总是觉得自己的意见比别人高明许多倍,但从不因此变得不卑不亢、轻视他人。
9. 在团队中他是一个重要成员但从不因此变得不可一世或轻视他人贡献,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10. 她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后更加努力学习而不是变得骄傲自满、不可一世起来。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从不表现出骄傲自满、不可一世或不卑不亢的姿态。
2. 尽管她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她从未因此而变得骄傲自满或轻视他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从容的不卑不亢的态度。
3. 他虽然有着非凡的才华和实力但从不认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专家或权威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不卑不亢的心态。
4.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里只有保持谦逊和不断学习才能避免变得骄傲自满和盲目自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从容的不卑不亢的态度。
5. 她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但从不因此就认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导师或教练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不卑不亢的心态去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