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成体统的意思

chéngtǒng

不成体统

更新时间:2024-11-01 14:37:58


拼音bù chéng tǐ tǒng

注音ㄅㄨˋ ㄔㄥˊ ㄊ一ˇ ㄊㄨㄥˇ

正音“体”,不能读作“tí”。

首字母B

繁体不成軆統

近义词不拘小节

反义词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感情不成体统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补语、分句;表示人言行放肆,或有失庄重。

解释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例子这是件不成体统的事,谁也不要再问了。

辨形“体”,不能写作“休”。

英语behave badly(in a state of dishonour)

俄语неприличие

德语das ist keine Art(ungebührlich)

法语manquer au décorum,inconvenant(impoli)

日语不体裁(ふていさい)だ,みっともない,無作法(ぶさほう)な

拉丁语contra bonos mores

头字

尾字

谜语:肢解

歇后语:水桶没把;乌龟爬上讲台


不成体统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成体统形容言行举止不规矩,不符合应有的礼仪或规范。
2. 详细释义:
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表现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则或标准,通常带有贬义,指其言行举止不得体、不恰当。
3. 成语用法提示:
用于批评某人行为不端,不符合社会规范或礼仪。
4. 成语辨析:
与“失态”意思相近,但“不成体统”更侧重于描述一个人整体行为的不规矩。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礼仪、规矩的严格要求,强调人的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礼仪。
二、成语故事:
“不成体统”的成语故事源自古代中国对礼仪的重视。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举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约束,以体现社会的秩序和尊重。
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期望和要求,即每个人都应遵守社会规范和礼仪,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如果一个人违背了这些规范,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即行为不端、不得体。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小明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真是不成体统。
2. 小红在饭桌上挑三拣四,让妈妈觉得很不成体统。
3. 爸爸告诉我,做客时要有礼貌,不能做出不成体统的行为。
4. 哥哥参加朋友聚会时总是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不做出不成体统的事情。
5. 弟弟在教室里乱跑乱叫,老师说他这样很不成体统。
6. 妹妹在电影院里大声笑闹,让周围的人觉得很不舒服,妈妈说她这样做真不成体统。
7. 我看到有些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觉得这样很不成体统。
8. 姐姐参加婚礼时穿着随意,结果被长辈批评说这样不成体统。
9. 弟弟在客人面前乱翻东西,妈妈说他这样做太不成体统了。
10. 哥哥虽然成绩好,但他在公共场合的言行举止总是让人觉得很不成体统。
B. 初中生造句:
1. 在学校运动会上,有些同学的行为举止显得很不成体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
2.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社交场合,我们都应该保持礼貌和谦逊,避免做出不成体统的事情。
3. 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失去理智和礼貌,否则就会显得不成体统。
4.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应该遵守团队的规则和纪律,否则整个团队都会显得不成体统。
5.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和公共秩序,避免做出任何不成体统的行为。
6. 在面试中,应聘者应该表现出专业和礼貌的态度,否则可能会给人留下不成体统的印象。
7.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做出任何让自己后悔的不成体统的事情。
8. 在领导团队时,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避免任何可能让自己或团队显得不成体统的行为。
9. 在与长辈或重要人物交流时,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恰当,以免显得不成体统。
10.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为慌张而做出任何不成体统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