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尴不尬的意思

gān

不尴不尬

更新时间:2024-10-24 15:57:24


拼音bù gān bù gà

注音ㄅㄨˋ ㄍㄢ ㄅㄨˋ ㄍㄚˋ

正音“尴”,不能读作“gāi”。

首字母B

近义词左右为难、进退两难、骑虎难下

反义词泰然自若、左右逢源

感情不尴不尬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处境窘迫,不好处置。

解释“不”是衬字;无实际意义;尴尬:不自然。形容事情或举动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处境窘迫;办事被动;左右为难。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薛蝌)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尴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

例子外甥女少不得的是我们养着,牛姑爷也该做出一个主意来,只管不尴不尬住着,也不是事。(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辨形“尬”,不能写作“价”。

英语be difficult to cope with(be very embarrassing)

头字

尾字

谜语:下雨天晒棉被


不尴不尬的意思


零、成语翻译:
1. 英文翻译:
awkward。
2. 俄文翻译:
неловко。
3. 法文翻译:
mal à l'aise。
4. 德文翻译:
peinlich。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形容处境十分尴尬或场面难以应付。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处于非常微妙、难以处理的境地,既不完全合适,也不完全不合适,给人一种左右为难的感觉。
它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让人感到尴尬、不自在的场面或情境。
3. 成语用法提示:
常用于描述某种尴尬、不自然的局面或状态,常带有贬义色彩。
4. 成语辨析:
与“尴尬”意思相近,但“不尴不尬”更强调一种微妙、难以言说的尴尬感。
5.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那些令人尴尬的场面或情境。
二、成语故事:
‘不尴不尬’的故事并没有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作为背景,它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成语,用于形容某种特定的情境。
然而,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让人感到尴尬、不自在的场合。
比如,当你处于两个朋友之间,他们都在争论某个话题而你完全不了解情况或无法加入时,你可能会感到“不尴不尬”。
或者,当你在公共场合突然忘记某个人的名字时,也会感到这种尴尬。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小明站在两位老师中间,觉得很不尴不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2. 小红在舞台上突然忘了歌词,显得很不尴不尬。
3. 当爸爸问起他的考试成绩时,小明感到很不尴不尬。
4. 小华在朋友聚会上讲了一个很冷的笑话,大家都显得很不尴不尬。
5.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大家做起来都感到很不尴不尬。
6. 小红在超市里找不到想要买的商品,感到很不尴不尬。
7. 小李在会议上被突然提问,感到很不尴不尬。
8. 当被问及自己的年龄时,爷爷显得很不尴不尬地笑了。
9. 小明在考试中作弊被发现了,感到非常不尴不尬。
10. 小华在舞台上表演时突然摔了一跤,全场观众都感到很不尴不尬。
B. 初中生造句:
1. 在那个尴尬的沉默中,他试图找个话题来缓解这很不尴不尬的气氛。
2. 他发现自己处在两个派系之间,感到很不尴不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3. 她在聚会上突然提到了一个大家都避而不谈的话题,使得场面变得很很不尴不尬。
4. 当他试图解释自己的缺席时,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很不尴不尬的境地。
5. 她在比赛中突然失误,使得整个团队陷入了一个很不尴不尬的境地。
6.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感到自己像一个很不尴不尬的外人。
7. 当被问及为什么迟到的时候,他感到很不尴不尬地笑了笑。
8. 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他突然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尴尬的问题,使得场面变得很很不尴不尬。
9. 当她发现自己的衣服和场合不符时,她感到非常很不尴不尬。
10.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突然说出了那句不该说的话,使得整个局面变得很很不尴不尬。
C. 高中生造句:
1. 在那个紧张的谈判中,双方代表都试图缓解这不尴不尬的僵局。
2. 她的演讲突然中断,使得整个场面变得很不尴不尬。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她试图继续演讲并寻找新的切入点。
3. 当他试图融入那个圈子时,却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总是显得很不尴不尬。
4. 在这个家庭聚会中,突然出现了令人很不尴不尬的沉默,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话题来打破它。
5. 她的表演失误让整个团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中,但她却以幽默的方式化解了这不尴不尬的气氛。

成语接龙顺接【尬】字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