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惑之年的意思

huòzhīnián

不惑之年

更新时间:2024-10-31 18:55:43


拼音bù huò zhī nián

注音ㄅㄨˋ ㄏㄨㄛˋ ㄓ ㄋ一ㄢˊ

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首字母B

近义词人到中年

反义词豆蔻年华

感情不惑之年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解释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

例子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辨形“惑”,不能写作“或”。

英语forty years old

头字

尾字

谜语:40岁


不惑之年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惑之年指的是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的年纪,这个词语来源于《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意味着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对生活有了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不再感到困惑。
2. 详细释义:
不惑之年是一个人生阶段的描述,通常指一个人经历了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积累,对事物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判断,不再轻易被外界所迷惑。
3. 成语用法提示:
在句子中,可以用“不惑之年”来描述一个人的年龄和成熟状态,特别是当需要强调其生活经验和智慧时。
4. 成语辨析:
与“而立之年”相近,但“不惑之年”更侧重于描述一个人对生活有了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四十而不惑”,用于描述一个人成熟稳重的年龄阶段。
二、成语故事:
“不惑之年”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成长。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到“四十而不惑”,意味着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应该对生活有了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这个故事传递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同时也强调了成熟和智慧的积累。
在孔子的教导下,许多古代士人努力追求“不惑”的境界,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道德修养中。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爷爷已经是不惑之年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新知识。
2. 爸爸到了不惑之年,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
3. 老师说:
“到了不惑之年,我们应该懂得更多人生的道理。
” 4. 叔叔虽然是不惑之年,但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热情。
5. 姐姐在不惑之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帮助了许多人。
6. 爷爷在不惑之年就开始写作,现在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
7. 到了不惑之年,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时间和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8. 叔叔虽然是不惑之年,但他依然热爱运动,每天都去健身房锻炼。
9. 爸爸在不惑之年学会了弹钢琴,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
10. 老师说:
“不惑之年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要珍惜这段时光。
” B. 初中生造句:
1. 在不惑之年,他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到无比满足和自豪。
2. 她到了不惑之年,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追求。
3. 他到了不惑之年,开始更加关注健康和家庭生活。
4. 在不惑之年,我们应该更加懂得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5. 到了不惑之年,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6. 她虽然到了不惑之年,但她的心态依然年轻有活力。
7. 在不惑之年,他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8. 他在不惑之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9. 到了不惑之年,她更加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沟通。
10. 他虽然是不惑之年,但依然保持着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
C. 高中生造句:
1. “不惑之年”不仅是一个年龄的标志,更是人生智慧的积累。
2.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惑,但到了不惑之年,我们会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方向。
3. 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以期在“不惑之年”达到真正的成熟和稳健。
4. 在历史长河中,“不惑之年”往往是人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关键阶段。
5. 到了“不惑之年”,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要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6. 尽管到了“不惑之年”,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就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