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亢不卑的意思

kàngbēi

不亢不卑

更新时间:2024-10-31 15:57:31


拼音bù kàng bù bēi

注音ㄅㄨˋ ㄎㄤˋ ㄅㄨˋ ㄅㄟ

首字母B

近义词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反义词骄傲自大

感情不亢不卑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处事有分寸、得体。

解释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例子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英语show neither inferiority nor superiority(be cordial but independent)

俄语без высокомéрия,но и без низкопоклóнства

日语高(たか)ぶらず諂(へつら)わず;傲慢(ごうまん)でもなく卑屈(ひくつ)でもない

头字

尾字

谜语:晏子使楚


不亢不卑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亢不卑形容态度适中,既不自卑也不自傲。
2. 详细释义:
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态度得体,既不显得过分高傲,也不显得过于自卑。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恰到好处。
3. 成语用法提示:
使用时,通常与“态度”、“举止”等词语搭配,注意与“不卑不亢”的辨析,“不卑不亢”指态度从容,有分寸。
4. 成语辨析:
与“不卑不亢”相比,“不亢不卑”更侧重于态度的适中,而“不卑不亢”则更强调从容有分寸。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的出处暂无确切考证,但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
二、成语故事:
“不亢不卑”的故事源自一个古老的谚语。
相传,在古代的礼仪之邦,有一位年轻的士子参加国宴。
他既没有被华丽的宴席和权贵的气势所震撼,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和地位而自卑。
他举止得体,言谈有礼,既不显得过分高傲,也不显得过于自卑。
这一幕被当时的智者看在眼里,称赞他为“不亢不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社交场合中,保持一个得体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小明在演讲比赛中表现得既不紧张也不骄傲,真是“不亢不卑”。
2. 她对别人的评价总是“不亢不卑”,从不因为夸奖而骄傲,也不因为批评而自卑。
3. 老师要求我们回答问题时要“不亢不卑”,这样大家才能听得进去。
4. 他在比赛中始终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5. 他的演讲风格总是那么“不亢不卑”,让人听了很舒服。
6.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去面对。
7. 她的服务态度真是“不亢不卑”,让人感到非常舒心。
8. 在课堂上,他总是“不亢不卑”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9. 他的笑容总是那么“不亢不卑”,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10. 无论成绩好坏,他都能保持“不亢不卑”的心态去努力。
B. 初中生造句:
1. 他在面对成功时能够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这使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2. 她的谈吐总是那么“不亢不卑”,让人感到她是个有教养的人。
3.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他始终保持着“不亢不卑”的态度去应对各种挑战。
4. 他的演讲风格是“不亢不卑”,既不过分夸张也不显得平淡无奇。
5. 无论别人怎么夸奖他,他都能保持“不亢不卑”的心态去继续努力。
6.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他学会了如何保持“不亢不卑”的平衡感。
7. 她的表现总是那么“不亢不卑”,让人无法忽视她的存在。
8. 在面对失败时,他能够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9.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那么“不亢不卑”,让人感到他是个有分寸的人。
10.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他像一股清流般保持着“不亢不卑”的品格。
C. 高中生造句:
1. 他深知自己在学习上还有很多不足,但仍然能够保持“不亢不卑”的心态去努力提升自己。
2.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里,他学会了如何在各种压力下保持“不亢不卑”的平衡感。
3. 她的谈吐和举止总是那么得体、优雅且“不亢不卑”,让人不禁对她产生敬意。
4. 他深知自己的实力与别人相比还有差距,但他仍然能够保持“不亢不卑”的态度去迎接挑战。
5.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他像一股清流般坚守着内心的平静和“不亢不卑”。
6.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他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并展现出“不亢不卑”的气度来应对。
7. 她深知自己的才华还需要更多的磨砺和锻炼才能更加出众,但她仍然能够保持那份难得的“不亢不卑”。
8.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他学会了如何在各种角色中切换自如并展现出自己特有的“不亢不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