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刊之论的意思

kānzhīlùn

不刊之论

更新时间:2024-10-31 18:44:20


拼音bù kān zhī lùn

注音ㄅㄨˋ ㄎㄢ ㄓ ㄌㄨㄣˋ

正音“论”,不能读作“lún”。

首字母B

近义词天经地义、不易之论

反义词无稽之谈、不经之谈

感情不刊之论是中性词。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

解释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出处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论曹吴体法》第一卷:“况唐室已(以)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

例子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辨形“论”,不能写作“伦”。

辨析不刊之论和“不易之论”;都可形容不能改变的言论。但不刊之论形容至理名言;不可磨灭;“不易之论”形容论断或意见正确;不可改变。

英语opinion that holds true

头字

尾字


不刊之论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刊之论指的是不能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非常正确或重要。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非常正确、不可更改或磨灭的言论,强调其重要性和正确性。
3. 成语用法提示:
通常用于赞美或肯定某人的言论,表示其观点或意见非常正确和有价值。
4. 成语辨析:
与“金石良言”意思相近,但“不刊之论”更侧重于强调言论的正确性和不可更改性。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原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因为石碑上的文字是永远无法更改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言论的准确性和重要性。
二、成语故事:
“不刊之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孔丛子》。
据说,孔子的后裔孔融在年少时便聪明过人,他的言论常常让大人们惊叹不已。
有一次,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孝道的论述,被一位长者赞叹为“不刊之论”,意思是这篇论述非常正确和有价值,永远不会被磨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有价值的言论和观点是永远不会被时间所遗忘的。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老师的教诲总是那么不刊之论,让我们受益匪浅。
2. 小明说的这句话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真是“不刊之论”。
3. 爸爸经常对我们说:
“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这句话成了我们家的“不刊之论”。
4. 我们应该学习那些伟人留下的“不刊之论”,让它们成为我们前进的灯塔。
5. 妈妈的厨艺真是太好了,她的秘方在我们家成了“不刊之论”。
6. 小华写的作文被语文老师评为“不刊之论”,全班同学都很羡慕他。
7. 我们应该珍惜那些前辈们留下的“不刊之论”,让它们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8. 小明考试得了满分,他写的答案简直是“不刊之论”。
9. 老师告诉我们: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句话成了我们班级的“不刊之论”。
10. 我们应该多读一些经典名著,学习里面的“不刊之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B. 初中生造句:
1. 在讨论社会问题时,他提出的观点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不刊之论”。
2. 这篇论文的论点非常有力,被称为是“不刊之论”。
3. 他的演讲内容深刻且富有启发性,被大家誉为“不刊之论”。
4. 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值得深思的“不刊之论”。
5. 他的设计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其创意被大家认为是“不刊之论”。
6. 这位经济学家的理论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的“不刊之论”。
7. 在哲学讨论中,他的见解被认为是“不刊之论”。
8. 这位历史学家的研究被广泛认为是“不刊之论”。
9. 这部电影的剧本非常精彩,被观众誉为是“不刊之论”。
10. 在辩论赛中,他的发言被评委们评为是“不刊之论”。
C. 高中生造句:
1. 在哲学课堂上,老师提出的关于自由意志的论述被认为是“不刊之论”。
2. 这部小说的结尾被读者们誉为是“不刊之论”,令人回味无穷。
3. 他的音乐创作被广泛认为是当代音乐界的“不刊之论”。
4. 在科学研究中,他的理论被视为是科学发展的“不刊之论”。
5. 这部电影的导演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被认为是一部“不刊之论”的作品。
6. 在文学创作中,他的文字被读者们誉为是文学创作的“不刊之论”。
7. 这部电视剧的剧情紧凑且扣人心弦,被认为是一部“不刊之论”的佳作。
8. 在历史研究中,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认为是历史学界的重要“不刊之论”。
9. 在社会政策方面,他的建议被认为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是真正的“不刊之论”。
10. 在国际比赛中,他的表演被评委们一致认为是艺术表演的“不刊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