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落窠臼的意思

luòjiù

不落窠臼

更新时间:2024-10-31 18:42:09


拼音bù luò kē jiù

注音ㄅㄨˋ ㄌㄨㄛˋ ㄎㄜ ㄐ一ㄡˋ

正音“窠”,不能读作“wō”、“guǒ”。

首字母B

近义词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具匠心、不落俗套

反义词千篇一律、如法炮制、依样葫芦

感情不落窠臼是褒义词。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文章和艺术品。

解释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例子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辨形“窠”,不能写作“巢”。

辨析不落窠臼与“不落俗套”有别:不落窠臼偏重于有独创性;多用在书面语;“不落俗套”偏重于摆脱老框框;多用在口头语里。

英语break away from convention

俄语оригинáльно

日语旧套(きゅうとう)を脱(たっ)して新機軸(しんきじく)を出(だ)す

头字

尾字


不落窠臼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创作等有独创性,不陷入固定的形式或老套中。
2. 详细释义:
该成语用来形容作品、思维或表达方式与众不同,不遵循常规或传统的模式,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
它强调在创作或做事时避免陈腐和俗套。
3. 成语用法提示:
常用于文学、艺术、写作等场合,表示作品新颖独特,不流于俗套。
4. 成语辨析:
与“别具一格”意思相近,但“不落窠臼”更侧重于强调新颖和独创性。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批评,常用来形容诗文或艺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新颖独特。
二、成语故事:
“不落窠臼”这个成语与古代文人追求创新和突破的精神有关。
在古代文学和艺术领域,许多文人和艺术家都致力于打破常规,追求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
他们不愿被固定的形式或传统所束缚,而是努力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这种追求创新和突破的精神逐渐形成了“不落窠臼”这个成语,它反映了人们在创作和表达时的一种创新和求变的态度。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爸爸写的文章总是不落窠臼,让人眼前一亮。
2. 我觉得这幅画很独特,一点也不落窠臼。
3. 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不落窠臼的题目。
4. 小明画的画总是那么有创意,不落窠臼。
5.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很新颖,不落窠臼。
6. 爸爸做的菜总是那么好吃,而且每次都尝试新的做法,不落窠臼。
7. 我写的作文总是想写得和别人不一样,不落窠臼。
8. 弟弟的玩具总是那么有趣,不落窠臼。
9. 这件衣服的设计很独特,不落窠臼。
10. 姐姐做的手工总是那么漂亮,而且每次都尝试不同的材料,不落窠臼。
B. 初中生造句:
1. 他的文学作品总是充满新意,不落窠臼。
2. 这篇文章的论点新颖独特,不落窠臼。
3. 她设计的服装系列总是那么前卫,不落窠臼。
4.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巧妙,不落窠臼。
5. 他的画作总是充满创意,不落窠臼。
6. 这首歌曲的旋律和编曲都很独特,不落窠臼。
7. 他的演讲总是那么有深度,不落窠臼。
8. 这部小说的情节安排令人意想不到,不落窠臼。
9. 她演奏的钢琴曲总是那么动听,而且每次都有新的尝试,不落窠臼。
10. 这道数学题目的解法很巧妙,不落窠臼。
C. 高中生造句:
1. 在文学创作中,他始终追求不落窠臼的表达方式。
2. 这部科幻小说的情节设计不落窠臼,令人叹为观止。
3. 她的设计理念始终追求创新,力求在设计中不落窠臼。
4. 这部电影的导演手法独特,不落窠臼。
5. 在艺术创作中,他始终寻求新的突破点,力求作品不落窠臼。
6. 她的演讲风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
7. 这部戏剧的剧本构思巧妙,情节安排不落窠臼。
8. 在解题过程中,他总是能够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力求解法不落窠臼。
9.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独特新颖,不落窠臼。
10. 在文学创作中追求创新是每位作家的责任和义务而他也始终保持着这种精神力求自己的作品能够不落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