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偏不倚的意思

piān

不偏不倚

更新时间:2024-11-05 10:17:05


拼音bù piān bù yǐ

注音ㄅㄨˋ ㄆ一ㄢ ㄅㄨˋ 一ˇ

正音“倚”,不能读作“qí”。

首字母B

近义词一视同仁、中庸之道、公正无私

反义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畸轻畸重

感情不偏不倚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表示公正、中立。

解释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例子只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鲁迅《彷徨 高老夫子》)

辨形“倚”,不能写作“椅”。

英语not leanin to the left or to the right

俄语беспристрáстный

法语ne dévier,pencher,se ranger ni d'un cǒté ni de l'autre(tenir la balance égale)

日语えこひいきしない,片寄(かたよ)らない

头字

尾字

谜语:正;正中间


不偏不倚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形容中立、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
2. 详细释义:
指处理问题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保持中立的态度。
3. 成语用法提示:
常用于评价人或事,强调公正、公平。
4. 成语辨析:
与“中立”意思相近,但“不偏不倚”更侧重于态度和行为上的公正。
5. 成语出处:
宋·朱熹《中庸注》:
“大贤至公无私,故能致天下之平而不偏倚。
” 二、成语故事:
“不偏不倚”的故事源自古代一位名叫孔子的大思想家。
孔子主张“中庸之道”,即做事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头也不不及。
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对一位大臣的评价,孔子说:
“此人行事不偏不倚,可谓公正。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不偏不倚”的出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偏不倚的态度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他在处理同学间的纠纷时,总是能够不偏不倚,让大家都很满意。
2. 裁判在比赛中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
3. 我们应该像老师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做到不偏不倚。
4. 在选举中,他始终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5. 真正的公正就是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对待每个人都一样。
6. 他的裁判非常公正,总是能够不偏不倚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7. 在处理家庭问题时,父母应该做到不偏不倚,不要偏袒任何一方。
8. 作为一名法官,他必须做到不偏不倚,才能保证案件的公正性。
9. 我们应该学习他那种不偏不倚的处事态度。
10. 他的行为总是那么正直,不偏不倚,让人佩服。
B. 初中生造句:
1. 在讨论问题时,他能够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2. 他作为调解人,总是能够不偏不倚地解决争端。
3. 真正的公平就是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对待每个人都一样。
4. 他的文章观点鲜明,但论述时却能够做到不偏不倚,令人信服。
5.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做到不偏不倚。
6. 他的裁决总是那么公正无私,让人感受到他的不偏不倚。
7. 在面对压力时,他仍然能够保持不偏不倚的判断力。
8. 他的立场总是那么坚定,但在表达时却能够做到不偏不倚。
9.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做到不偏不倚。
10. 他的教学风格严谨而不失活泼,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他的不偏不倚。
C. 高中生造句:
1.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他总能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从容态度。
2. 他的言论总是那么中肯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他的不偏不倚的智慧。
3.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他始终坚守着不偏不倚的原则。
4. 他的文章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却能够做到不偏不倚的公正评价。
5. 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各国应该秉持着不偏不倚的立场。
6. 真正的智者总是能够在各种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做到不偏不倚的决策。
7. 他的书法风格既传统又现代,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偏不倚的追求。
8.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筛选信息并做出不偏不倚的判断。
9. 他的演讲虽然简短却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给出偏不倚的建议。
10. 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偏不倚地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