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三不四的意思

sān

不三不四

更新时间:2024-11-01 14:52:32


拼音bù sān bù sì

注音ㄅㄨˋ ㄙㄢ ㄅㄨˋ ㄙˋ

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首字母B

繁体

近义词不伦不类、非僧非俗

反义词一本正经、堂堂正正、正襟危坐

感情不三不四是贬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人的品行不好。

解释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例子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辨形“四”,不能写作“肆”。

辨析见“不伦不类”。

英语neither fish,flesh nor fowl(nondescript)

俄语ни то ни сё

德语unanstǎndig(fragwürdig)

法语ni chair ni poisson(suspect)

日语ろくでもない,まともでない。どっちつかずだ,へんてこだ

头字

尾字

谜语:二除七;二分之七

歇后语:七尺布拦腰剪


不三不四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三不四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表示事物不成样子,不像样子。
2. 详细释义: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举止行为不正派、不规矩,或者事物状态、样子不像样子。
通常带有贬义,用于批评那些行为不端、不守规矩的人或事物。
3. 成语用法提示:
在批评人的举止行为不当或事物状态不佳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4. 成语辨析:
与“吊儿郎当”意思相近,但“不三不四”更侧重于形容人的举止行为,而“吊儿郎当”则更强调人的态度或做事的方式。
5.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有关。
二、成语故事:
“不三不四”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社会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
据说,有一个人总是行为举止不守规矩,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
他穿着不整齐,说话也不注意分寸,经常引起周围人的不满。
大家开始用“不三不四”来形容他的行为,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不守规矩的人或事物。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哥哥说他要带我去游乐园,结果只是不三不四地说说而已。
2. 弟弟的画画得总是不三不四的,让大家都很失望。
3. 小明在学校里的表现总是不三不四的,老师经常批评他。
4. 爸爸看到我不三不四地穿着衣服,就批评了我一顿。
5. 妹妹总是学电视里的人物说话,结果说得都是不三不四的。
6. 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学那些不三不四的行为,要做一个守规矩的好孩子。
7. 小红看到别人画画得很好,自己总是画得不三不四的,感到很沮丧。
8. 弟弟总是做出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9. 我不会跟着那些总是做不三不四事情的朋友一起胡闹。
10. 爷爷总是教育我要做一个守规矩的人,不要学那些不三不四的行为。
B. 初中生造句:
1.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相信那些不三不四的言论。
2. 他总是做出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来吸引别人的注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 面对这些不三不四的指责,她选择了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4. 我们不能听信那些不三不四的谣言,要相信科学的力量。
5. 在调查中,我们要避免不三不四的行为,确保每一个结论都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6. 有些人总是喜欢编造和传播那些不三不四的故事和八卦新闻以吸引眼球和流量。
7. 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言论所影响。
8. 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被那些看似合理但实则无根据的不三不四的信息所误导。
9. 面对这些质疑和指责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那些带有攻击性的不三不四的话所动摇。
10. 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被那些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的不三不四的信息所迷惑。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学会辨别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只是不三不四的谣言。
2. 他擅长捕捉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并据此做出一些看似合理但实则无根据的不三不四的推断。
3. 在面对质疑和指责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那些带有攻击性的、看似有理实则无理的不三不四的攻击所动摇。
4. 我们不能仅凭一些看似合理但实则无根据的不三不四的信息就做出重要的决策和判断。
5. 有些人总是喜欢制造和传播那些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的不三不四的谣言和八卦新闻以吸引眼球和流量。
6.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避免因为一些看似合理但实则无根据的不三不四的线索而走入歧途。
7. 我们应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被那些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的不三不四的信息所迷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