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识泰山的意思

shítàishān

不识泰山

更新时间:2024-10-29 16:42:47


拼音bù shí tài shān

注音ㄅㄨˋ ㄕˊ ㄊㄞˋ ㄕㄢ

首字母B

近义词有眼无珠

感情不识泰山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解释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例子请原谅我有眼不识泰山

日语眼力(がんりょく)がない

头字

尾字

谜语:错叫丈人


不识泰山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不识泰山,比喻见识短浅,对尊贵或德高望重的人不能认识或不知敬重。
2. 详细释义:
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据说某人对泰山神(即东岳大帝)不敬,后遭神罚。
现常用来形容人缺乏见识,对尊贵或重要人物缺乏认识。
3. 成语用法提示:
通常用于批评或调侃某人缺乏见识或眼光短浅。
4. 成语辨析:
与“鼠目寸光”意思相近,但“不识泰山”更侧重于对尊贵人物的忽视或不识,而“鼠目寸光”则更常用于描述人的短浅目光。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为“孔子曰: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其有所积也。
以临事而惧者,好善而忘其贱者,吾不忘也。
吾无告也,而能言者,有天命者,公之曰:
‘我欲载之而力不足,何也?’对曰:
‘不识泰山之高大,而不见足下之深也。
’” 二、成语故事:
“不识泰山”的成语故事源自《史记·孔子世家》。
故事中,孔子在回答鲁国国君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时,提到了“不识泰山”的典故。
孔子说,有些人虽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却因为缺乏足够的见识而无法认识到更高层次的事物,就像一个人虽然看到了泰山,但却没有意识到它的高大和威严。
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缺乏见识,对尊贵或重要人物缺乏认识。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小明总是自以为是,对老师的教诲总是不屑一顾,真是个“不识泰山”的孩子。
2. 爷爷是村里的老医生,可有些人却对他不屑一顾,真是“不识泰山”。
B. 初中生造句:
1. 他在公司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人却认为他只是运气好,真是“不识泰山”。
2. 面对前辈们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年轻人应该虚心学习,而不是妄自尊大,“不识泰山”。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个领域里,他是一位权威专家,但有些人却对他不屑一顾,“不识泰山”,真是令人惋惜。
2.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不识泰山”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狭隘和无知。

成语接龙顺接【山】字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