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噤若寒蝉的意思

jìnruòhánchán

噤若寒蝉

更新时间:2024-10-24 17:03:54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注音ㄐ一ㄣˋ ㄖㄨㄛˋ ㄏㄢˊ ㄔㄢˊ

正音“噤”,不能读作“jīn”;“蝉”,不能读作“dāo”。

首字母R

近义词守口如瓶、缄口结舌

反义词侃侃而谈、直言不讳、口若悬河

感情噤若寒蝉是中性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害怕不敢说话。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例子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辨形“噤”,不能写作“襟”、“禁”。

辨析噤若寒蝉与“守口如瓶”有别:噤若寒蝉多指由于害怕而不敢作声;“守口如瓶”多指由于谨慎而不肯多说。

英语keep mum about

俄语не открывáть рот

德语schweigen wie in kalten Tagen die Zikaden--aus Angst stumm wie ein Fisch sein

法语ne pas oser souffler mot(aussi silencieux qu'une cigale dans un temps froid)

日语口をつぐんで言わない

头字

尾字


噤若寒蝉的意思


零、成语翻译:
1. 英文翻译:
silent as a cicada in autumn。
2. 俄文翻译:
тихо, как лялька。
3. 法文翻译:
silencieux comme un cigale de l'automne。
4. 德文翻译:
still wie eine Zigeunerfrau im Winter。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形容害怕得不敢作声,就像秋天的蝉一样沉默。
2. 详细释义:
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受到威胁或惊吓时,变得非常安静、不敢出声的状态。
3. 成语用法提示:
多用于描述人的恐惧心理,常带有贬义。
4. 成语辨析:
与“缄口不言”意思相近,但“噤若寒蝉”更侧重于形容因恐惧而沉默的状态。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杜密传》。
二、成语故事:
“噤若寒蝉”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杜密的官员,他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上谏。
然而,在他晚年时,由于朝廷政治腐败,他不得不变得谨慎起来。
有一次,他因为担心自己的直言会引来灾祸,便选择了沉默不语。
他的好友荀淑见状,便用“噤若寒蝉”来形容杜密此时的沉默状态,以比喻他在政治高压下的恐惧和谨慎。
这个成语因此流传开来,成为形容人因恐惧而沉默的常用语。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小明做错了事,被爸爸骂得噤若寒蝉。
2. 小红看到一只大狼狗,吓得噤若寒蝉。
3. 听到老师的提问,小明噤若寒蝉,不敢回答。
4. 放学后,小明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一只大黑猫,吓得他噤若寒蝉。
5. 小华在家里偷吃了蛋糕,被妈妈发现后噤若寒蝉。
6. 听到警察的呵斥声,小偷吓得噤若寒蝉。
7. 小红在舞台上表演时,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吓得她噤若寒蝉。
8. 小明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了,现在他噤若寒蝉,不敢再犯。
9. 小华在家里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被妈妈骂得噤若寒蝉。
10. 小红看到一只大蜘蛛在墙上爬,吓得她噤若寒蝉。
B. 初中生造句:
1. 在法庭上,面对法官的严厉质问,被告吓得噤若寒蝉。
2. 听到老板的批评声,员工们一个个都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3.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纷纷变得噤若寒蝉,不知所措。
4.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感到自己就像一只噤若寒蝉的虫子,无处藏身。
5. 她的演讲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而他却噤若寒蝉,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6. 在那个恐怖的电影场景中,观众们都被吓得噤若寒蝉。
7. 尽管他们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表达,但在那个权威人士面前,大家都只能噤若寒蝉。
8. 他一直是个爱说话的人,但今天却噤若寒蝉,一句话也没说。
9. 在那个严肃的场合中,大家都噤若寒蝉地坐着,生怕说错话。
10. 在那个紧张的气氛中,他们只能像噤若寒蝉的蚂蚁一样小心翼翼地行动。
C. 高中生造句:
1. 在那寂静的夜晚里,他独自一人走在荒凉的街道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噤若寒蝉的感觉。
2.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压力,学生们都噤若寒蝉地准备着最后的冲刺。
3. 在那个权贵的威严之下,所有人都感到自己像是被压迫得噤若寒蝉的小人物。
4. 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他感到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囚禁在笼子里的鸟一样噤若寒蝉地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成语接龙顺接【蝉】字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