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

讽喻的造句

讽喻造句


基本资料


名称讽喻

拼音feng yu

读音fěng yù

头文字

尾文字

首字母F

词组讽,喻

句子总数16

更新时间2024-05-10 14:10:01

本站编码4585

本文来自含义网http://www.hanyi.net/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含义网造句栏目为您提供2024年的讽喻的造句相关内容,小编为您精心编辑了16条讽喻的一年级、二年级至六年级小学生造句信息供您参考,同时也为您整理了讽喻的解释、近义词、反义词和组词资料。


讽喻造句子简单


讽喻解释: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近义词:
讽刺、嘲讽、讥讽、讥笑、嘲笑、嘲弄、揶揄、奚落、挖苦、讥刺、讥嘲、嘲谑、讥诮、讥讽、嗤笑、讽刺、讥笑、讥讽、嘲讽。
反义词:
赞扬、赞美、歌颂、称颂。
组词:
讽喻诗、讽喻画、讽喻文、讽喻手法、讽喻故事。
一年级造句:
他的话带着讽喻,让人感到不舒服。
故事里的角色用讽喻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老师用讽喻的方法教育我们不要骄傲自满。
他的笑容里藏着讽喻,让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想法。
讽喻的语言常常能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敏感点。
二年级造句: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讽喻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他的演讲充满了讽喻,让人深思。
讽喻是一种巧妙的批评方式,能让人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幅画运用了讽喻的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的文章中充满了讽喻,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讽刺。
三年级造句:
讽喻往往以寓言或故事的形式出现,让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
作家通过讽喻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他的演讲中充满了讽喻和幽默,让人印象深刻。
讽喻是一种有力的批评工具,能够揭露和批判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讽喻的语言常常带有双关意味,让人在思考中领悟到更多的道理。
四年级造句:
讽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篇讽刺小说通过夸张和讽喻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的演讲风格独特,常常运用讽喻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讽喻不仅可以用来批评社会现象,还可以用来弘扬正能量和传递积极信息。
通过讽喻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
五年级造句:
讽喻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作家运用讽喻的手法刻画了人物形象,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他的演讲中充满了智慧和讽喻,让人在欢笑中领略到了生活的真谛。
讽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人生态度。
通过讽喻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六年级造句:
讽喻作为文学中的一种独特手法,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这篇讽喻性散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端。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通过讽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讽喻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更是一种社会批判和道德教化的工具。
通过讽喻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讽喻造句16条


1、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时候,同样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陈垣“以史事讽喻今事”,援古证今,表达他的爱国思想。

2、这本书是对拉丁美洲历史的一种讽喻

3、后来人们根据这个笑话引申出"郑人买履"这句成语,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4、当然,结果是白居易的这些指陈时弊,鞭挞社会黑暗的谏章和讽喻诗,不仅触忤了权倖,同时也引起了最高统治者唐宪宗的不快。

5、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讲究“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比较注重批判、审美、教育、讽喻的功能,到现在,这些功能还是需要的。

6、中国传统文论中有所谓“变风变雅”“美刺”“讽喻”“讽谏”“不平则鸣”等等主张,就是在主张文学的反思和批判功能。

7、该诗的喜剧讽喻法是显而易见的。

8、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

9、这首诗就画图生感,自然贴切,言简意深,从六朝的陈后主至隋文帝杨坚,诗人只是轻轻点笔,就达到了深刻的讽喻目的。

10、以自然风景为主题,有时含有讽喻意义的作品。

11、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12、他极有可能是通过该诗来讽喻皇帝,反映其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并对因革新而遭打击的官员表示深深的同情。

13、这是一首诗人林升用来谴责南宋朝廷在国家多难的时候,却在杭州过着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喻诗。

14、读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增强观察力、提高合群性、学会讽喻、懂得孝敬父母、辅佐君王,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科学知识。

15、二世纪的诺斯替派使用希伯莱和基督宗教的作品,使用讽喻的方式去从它们那里散发出诺斯替的意义。

16、诗人通过古代月中折桂为登科之典,讽喻只有“假羽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