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不拘一格的意思

不拘一格

更新时间:2024-11-05 10:45:18


拼音bù jū yī gé

注音ㄅㄨˋ ㄐㄨ 一 ㄍㄜˊ

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首字母B

近义词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反义词千篇一律、如出一辙

感情不拘一格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状语;比喻打破常规。

解释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出处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例子不但体裁,风格,题材,表现手法可以鼓励勇于创新,甚至连主题,也可以是不拘一格的。(秦牧《“果王”的美号》)

辨形“格”,不能写作“咯”。

英语not limited to one type

法语ne pas observer une formule toute faite(sans être limité par un cliché)

日语一つの規格(きかく)にとらわれない

头字

尾字

谜语:否;囫;自由体


不拘一格的意思


一、成语解释:
1. 基本释义:
形容艺术、文学、思想等方面有独创性,与众不同。
2. 详细释义: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创作、思维或风格等。
3. 成语用法提示:
常用于赞美某人的创意、作品或表现方式与众不同,有创新性。
4. 成语辨析:
与“别出心裁”意思相近,但“不拘一格”更侧重于强调打破常规,不受限制。
5.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听其自为,则材处其势,各竭其能,而势定乎内。
故曰:
不拘于俗,不诱于誉。
”意指不受传统束缚,不追求虚名。
二、成语故事:
“不拘一格”的故事源于古代文学和艺术领域对创新和个性的追求。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和晏子两位大臣在治理国家时,都注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和推行政策。
管仲提出了“士农工商”四民分治的理念,让各类人才都能发挥其专长;晏子则主张“以人为本”,鼓励人们发挥创造力和智慧。
这种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逐渐成为了后世创新和变革的典范。
如今,“不拘一格”已成为形容艺术、文学等领域有独创性的成语。
三、成语例句:
A. 小学生造句:
1. 爸爸画的画总是那么漂亮,每一幅都不拘一格,让人看了就开心。
2. 小明的作文常常写得不拘一格,老师总是夸他有创意。
3. 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画一幅画,我画了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感觉非常不拘一格。
4. 这本书里的故事都很特别,每个故事结尾都不拘一格,让人猜不到结局。
5. 小丽做的手工总是那么有趣,每一个作品都不拘一格,让人看了就想要。
6. 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不拘一格的春天,我写得很高兴。
7. 哥哥的书法真是漂亮极了,每一笔都不拘一格,像是有自己的思想一样。
8. 同学们的表演节目都很精彩,每个节目都不拘一格,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9. 我画的这幅画用了好多颜色,感觉非常不拘一格。
10. 小华的作文总是写得很特别,每个句子都不拘一格,让人读得很开心。
B. 初中生造句:
1. 这部电影的剧情发展完全不拘一格,让人意想不到。
2. 他的设计总是那么别具一格,每次都能给人带来惊喜。
3.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艺术形式都呈现出不拘一格的特点。
4. 她的穿衣风格非常独特,每一件衣服搭配都不拘一格,非常有个性。
5. 这部小说的情节安排非常巧妙,每个章节都不拘一格,引人入胜。
6. 他的文学创作总是那么自由奔放,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不拘一格的创意。
7. 这场音乐会的节目安排非常新颖,每个节目都不拘一格,让观众大饱耳福。
8.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创新和打破常规才能取得成功,因为成功往往来自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
9. 这场演讲的开场非常特别,主持人以一首自创的歌曲作为开场曲,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束缚。
10. 他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令人惊叹,每一张照片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创意。
C. 高中生造句:
1.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只有拥有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 他的演讲风格独特而富有感染力,每一个观点都充满了不拘一格的创意和深度。
3. 这部电影的导演运用了各种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复杂性,每一场戏都充满了不拘一格的惊喜和转折。
4. 在艺术创作中追求个性与独特性是每位艺术家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一种真正的不拘一格之美。
5. 这部小说的叙述方式别具一格;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同视角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新鲜感与惊喜;真正达到了“不拘一格”的境界;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