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⒈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天子则面北,故臣服于人称为「北面称臣」。
引《史记·卷九七·陆贾传》:「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追慕南越,婴齐入侍,北面称臣,伏听告策。」
1、盛唐时期,边陲小国北面称臣,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繁华的景象。
2、寻晋元北面称臣于愍帝,烝尝奉荐,亦使有司行事。
3、况以将军之地,将军之才,将军之名,将军之势,而克修籓服,北面称臣,宁与刘泽同年而语其功业哉!寄感恩怀服,不觉狂言,斧钺之诛,其甘如荠。
4、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当上皇帝南面称尊,而相反打了败仗,臣服他人,却为北面称臣,所以也就有了俗语中的“败北”。
5、主公说了,他要是生在那个时候便要向刘三儿北面称臣,与韩信、彭越同列比肩。
6、况以将军之地,将军之才,将军之名,将军之势,而能克修籓服,北面称臣,宁与刘泽同年而语其功业哉?岂不身与山河等安,名与金石相敝?愿加三思,虑之无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