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menu--]

题东谿公幽居

题东谿公幽居朗读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译文

杜陵贤士清正廉洁,在东溪筑屋已经多年。

宅地如谢脁一样靠近青山,门垂碧柳,又像那陶潜。

美丽的鸟儿在后院唱着迎春的欢歌,落花伴着酒香在前庭飞旋。

有客到来,就让他开怀一醉,盘中菜肴,只有水精盐。

注释

杜陵:在长安东南二十里。

卜筑:择地建筑。

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齐时宣城太守谢脁筑室于山南,绝顶有谢公池。唐天宝间改为谢公山。

水晶盐:《金楼子》:“胡中白盐,产于山崖,映日光明如精。胡人以供国厨,名君王盐,亦名玉华盐。”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4-945

题东谿公幽居创作背景

  天宝二年(743)春及夏,李白多次奉诏侍从游宴,有《宫中行乐词》《清平调词》等应制诗文多首。《题东溪公幽居》诗即作于是年之春。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4-945

  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人生。其中,“卜筑”强调了东溪公隐居的决心,寓意出东溪公的人品及其决意在此过清贫的生活。

  诗句中含有两位诗人名字: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谢朓诗歌影响了唐代诗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陶醉过了多少代人。诗句中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喻杜陵贤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生情怀。

  描绘出一幅鸟儿后院飞翔高歌、是飞花落絮送酒的艳丽景色,更是突显出《题东溪公幽居》中的“幽”字,幽僻之处、深而幽静。与此同时,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喝酒助兴,以此营造热烈氛围,暗示了主人对客人的真诚。

  意境开阔,让人感受到杜陵贤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情,但亦蕴含着盘内空空没有菜蔬、三亩两亩闲田也懒种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东溪公的“清且廉”,照应开头,首尾照应,再次升华主旨。

  全诗围绕“清”“廉”两字为主线,以谢脁、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诗中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突显杜陵贤人的清正廉洁、高雅绝浴,同时也肯定了东溪公的淡泊明志之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朗读
()

猜你喜欢

曾是陶公手种来,山中风雨老莓苔。伫看贡入明堂用,还似当年宰相才。

()

招隐谁招到碧岩,自嫌黄绶映青衫。月光童子分根柢,金粟如来混圣凡。

胜赏莫辞空百盏,丽酬不记达千函。竦身便脱尘埃去,径上清虚谢辔衔。

()

世情日浇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脱簪。

一世简编胎后叶,百年香火奉先心。

()
汪石青

龙鸾百队会蟠桃,冷看熙来攘往劳。座上有时吹合雅,人间何处吊离骚。

投壶未必诸天笑,衔石终看一念牢。妙手不辞稍点缀,居然忘镜又忘刀。

()

堂堂遗一老,五福寿而康。

系出安仁谰,身居荣禄乡。

()

沈香亭北醉多时,霜后依然绝代姿。道是经秋浑不解,先春早发向阳枝。

()
[!--temp.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