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menu--]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朗读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译文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注释

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伏腊:伏天腊月。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作者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朗读
()

猜你喜欢

飘然忽作五峰游,三伏谁知冷似秋。为在深云更深处,手提白羽看泉流。

()

履癸昆吾祸莫移,应天重造帝王基。

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

君子如真金,真金刚不改。小人如浮云,瞬目多变态。

随世良独难,殉道乃无悔。近日崔菊坡,坚卧辞鼎鼐。

()

醉卧空斋静绝人,夜阑霜月白纷纷。寒生枕上浑无梦,声到窗前疑是君。

玉轸谁家调古曲,铁衣何处角孤军。羡君写入新诗里,清壮还应过所闻。

()

玉鳞遍覆软条青,合殿金铺尽日扃。唯有楼东人睡起,垆烟移远水晶瓶。

()

引髭聊试颇安然,正好凭依学坐禅。儿女环观齐指笑,朱颜犹未怯双莲。

()
[!--temp.footer--]